从石油到氢气:中俄如何共创绿色能源未来
本文由TV BRICS网络合作伙伴 中国日报提供,作者郑欣。
智库分析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正在构建更广泛、更绿色的能源伙伴关系,这种合作已远超传统化石能源贸易范畴,延伸至氢能与可再生能源领域。
中国某大型油气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规划研究所所长张秀玲认为,这种日益深化的合作体现了两国多领域联系的扩展。
她指出,俄罗斯已连续两年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这得益于管道输送能力的提升。
张秀玲说道:“过去30年间,双方合作从原油贸易扩展到天然气贸易、管道建设、油田勘探开发、工程设计与设备出口等多个领域。”
这位专家补充说,中俄之间的密切合作在平衡全球供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场仍然波动,能源领域的竞争在地缘政治、技术进步、应对气候变化后果和供应链重组的影响下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快速稳定发展变得更加重要。”她解释道。
专家强调,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价值不可估量。值得注意的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作为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的第三条战略通道,已于去年底全线贯通并达产,实现年输气380亿立方米。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虽然中东仍是原油进口主要来源地,但去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达1.08亿吨(约217万桶/日),占总进口量20%;同时通过管道进口俄天然气310亿立方米,接收液化天然气830万吨,俄罗斯成为中国的主要天然气供应国之一。
张秀玲特别强调了两国地缘毗邻的独特优势:中俄油气管道不经过第三国直连,大幅降低了过境运输风险。
她还指出全价值链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扩展前景。专家指出,未来的有前景方向包括氢能技术、碳捕集、利用和储存技术,以及参与碳市场的发展。张秀玲强调,这一切都与两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相一致。
专家深信,在光伏风电、电动汽车及碳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俄在低碳技术、碳足迹监测和碳市场对接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两国都设定了2060年碳中和目标,因此在氢能与碳捕集技术领域存在巨大合作潜力。我们正站在传统油气合作向新时代绿色能源伙伴关系全面转型的起点。”张秀玲总结道。
图片来源: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