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友协副主席谢尔盖·科尔舒诺夫:中国同事在俄中技术大学协会中看到新机遇
谢尔盖·科尔舒诺夫担任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1976年,他毕业于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现莫斯科国立技术鲍曼大学)。谢尔盖·科尔舒诺夫是俄中技术大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谢尔盖·瓦列里耶维奇是技术科学副博士,担任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校长顾问。他的教学经验超过43年。在其职业生涯中,发表了200多篇科学论文。拥有俄罗斯联邦高等职业教育荣誉工作者称号,两次获得教育领域的政府奖项。
- 2011年,俄中技术大学协会成立。大学之间的合作进展如何?在这方面有什么成果吗?
- 我校与包括北京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中国高校有着长期的联系。最初,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一个国际工程教育科学与方法中心。该中心表明,有许多共同感兴趣的工作主题,俄罗斯和中国的其他大学也逐渐开始对此表现出兴趣。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议下,我们成立了俄中技术大学协会。联盟包括30所大学——双方各15所。现在,该联盟已包括75所大学,我们还在考虑四份申请。当然,我们会接受这些新大学。
同事们在这个联盟中看到了新的机遇。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以上的会议,主题涉及机器人技术、IT技术、移动应用、电脑游戏开发、太空研究等。Druzhba ATURK卫星已经发射。现在,我们将研制功能更强大的卫星,已经取得了初步经验。
活动领域包括材料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生态学、北极研究、气候变化、永久冻土融化、物流、北方航道、运输、能源。议题众多,各大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随着大学数量的增加,我们开始在联盟内设立专门委员会。例如,我们最近成立的一个委员会就是绿色能源委员会。学生团队聚集在一起,举办比赛,交流信息,学术交流也就自动增长了。
- 联盟的工作是否不仅涉及工程和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还包括一般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 对联盟活动的兴趣不仅限于专业工程问题。还包括人道主义活动。
让我举几个我们引以为豪的例子。我们制作了两列“友谊列车”。首先,来自中国不同大学的约60名学生聚集在一起,飞往叶卡捷琳堡。我们组织了音乐会和研讨会。之后,他们又去了萨马拉、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第二年,我们乘坐同样的列车前往中国的四个城市。我们的学生前往北京、哈尔滨、大连和上海。在每个城市,他们都熟悉了学校和风景。因此,这样的经历当然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 我们是否从中国借鉴了一些东西?
- 我们借鉴了。因为中国的水平很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包括在教育过程中的物质、技术和实验室支持方面。我们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论坛时,看到了一个新的航天校园。但我们也有东西要展示。中国学生非常渴望到我们这里来。
- 您能介绍一下俄罗斯专家在中国的实习情况吗?
- 在国家“教育”项目框架内的第一次实习大概是在2007年或2008年,我们在三所大学进行了实习。这不是在书桌前学习,而是以讨论的形式开展工作,就各种主题举行研讨会,我们的教师和中国同事都参加了研讨会。我们还考察了设备、软件和不同的发展情况。
- 众所周知,贵校的外国学生比例为7%。请告诉我们,贵校在外国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如何?
- 首先,这是科技大学的最高权威,科技大学已成立多年——不久我们将庆祝其成立二百周年。其次,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是高水平的教学。
- 贵校数字平台的智能分析子系统是在2024年“金砖国家解决方案奖”项目竞赛中获得评估的一项开发成果。请您简短描述一下这个系统是什么?
- 电子大学系统很早就在我校实施了。现在,几乎没有一所大学可以在没有该系统的情况下工作。学生、教师、课程表、工作量、当前和最终学习成绩——所有都在电子大学中。
据我所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这一系统的目的是发展管理和人事决策。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正在讨论利用这一系统在更高层次上应用人工智能。该系统还包含电子图书馆资源。显然,金砖国家的专家们对它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他们将其列入了金砖国家的基础技术。
- 您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奖项之一——友谊勋章。您能告诉我们,中国政府对您的功绩做出如此评价的依据是什么吗?
- 我至今印象深刻。我应邀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并参加了多项活动。我特别高兴的是,这枚勋章有这样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设立的友谊勋章,授予长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作的苏联专家。这枚勋章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我是被哈尔滨的同事们提名的。在这20年里,我与哈尔滨建立了很多联系:我们创建了中心(国际工程教育科学与方法中心),举行了会议和实习,加强了学生交流,并创建了俄中技术大学协会。
点击此处观看完整访谈。
图片来源:TV B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