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载体
少林武术(又称少林功夫)是融武学、哲学与文化传统于一体的独特体系。据TV BRICS合作伙伴 《人民日报》报道,少林武术发源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佛教特殊环境中的体系,并成为僧侣身心修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林武术历史可追溯至六世纪印度来华僧人菩提达摩,他开发了一套强身健体的锻炼体系,为后世武术奠定了基础——在少林寺墙垣之内,一种融合体能训练、禅修实践与禅宗哲学的修行方式由此诞生。
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青年议会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阿纳斯塔西娅·西蒙诺娃在对TV BRICS的评论中指出:“当今少林被誉为中国武术的心脏,这很大程度上是恰如其分的。”但她同时强调,中国武术传统丰富多元,例如太极拳就与少林武术的动态攻击技法截然不同,前者更注重行云流水般的柔缓动作与内在专注。
然而,少林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自卫方法,而是一个完整的自我修养体系,其中身体力量服从于内在控制和道德原则。它包括徒手格斗艺术、武器训练、少林僧人的身体锻炼、提升内力、能量和身体恢复的练习,以及调和意识的冥想。
西蒙诺娃特别指出:“相比其他东方武艺,少林功夫的独特性在于更侧重精神修为而非竞技属性。”这也使其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元素。
“如今,少林武术已成为中国精神文化在海外的重要象征。现代中国通过武术向国际社会传播传统哲学和精神道德价值观,从而加强文化联系,吸引志同道合者”![]()
阿纳斯塔西娅·西蒙诺娃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
目前全球50余个国家设有少林文化中心,嵩山少林寺年接待访客约700万人次。
少林武术既是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构成,更是持续发展的文化现象。它正跨越地域界限,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凝聚在对纪律、和谐与自我完善的共同追求之中。